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763576
急诊眩晕症198例临床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第5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9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取的198例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治愈106例,病情好转65例,有效率达到86.4%,无效例数为27例,无效率为13.6%。结论:急诊眩晕症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治疗有效率可得到明显提高,临床护理值得在急诊眩晕症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眩晕症;临床护理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可占到耳鼻喉临床治疗的15%—20%,也可占到内科急诊治疗的5%左右。眩晕症主要是患者对于空间产生障碍,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出现了带有运动性质的幻觉,一般来说,眩晕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是目前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1]。我院在急诊眩晕症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9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符合眩晕症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111例,年龄为31—77岁。所选择的198例患者常见的临床病症为视线模糊、走路摇晃甚至无法行走、复视等,主要的伴随症状有头晕、恶心、耳鸣、呕吐、四肢无力等。

    1.2 方法

    对这19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主要护理方式如下:

    1.2.1 观察病情

    眩晕症发病常伴有一些伴随症状,患者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活动出现障碍等,因此,在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观察患者病情,看患者是否出现了颅内压值增高的现象。此外,护理人员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血压、瞳孔、心率、语言表达能力等,若患者出现肌无力等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1.2.2 病史询问

    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入院后询问其病史,既要保证语言的简练,还要避免出现遗漏现象。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此前是否受过颅脑外伤、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此外,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在发病时的具体情况,并将患者病史进行详细记录,反馈给医生。

    1.2.3 心理护理

    由于眩晕症的伴随症状相对较多,且时常出现复发,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痛苦、不安等心理因素,甚至出现不配合医护人员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多安慰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并尽量满足。护理人员还需要多向患者讲解眩晕症成功治愈案例,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尽量多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心理,以免患者在长时间紧张情绪下出现不良应激反应[2]。

    1.2.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眩晕症期间需要进食清淡、营养价值较高的流质食物。若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呕吐现象,护理人员应当减少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可以让患者采取少食多餐的形式进餐。护理人员应提醒眩晕症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进食任何辛辣、油腻或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影响具体的治疗效果。

    1.2.5 输液护理

    急诊眩晕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接受输液治疗,治疗眩晕症的很多药物都含有扩张血管药物或莨菪类药物,护理人员若是在为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输液的具体速度,这类药物就会给患者造成心悸胸闷、精神障碍等症状,严重时会使患者出现幻觉。这样一来,不仅无法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新的心理压力。此外,护理人员在为眩晕症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还避免二次输液的发生,以免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可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治愈:患者在治疗一周后眩晕症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到一年内无复发现象;好转:患者在接受治疗一周后部分症状消失,随访半年至一年内有一至两次复发;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眩晕症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现象,甚至加重,随访期间出现了多次复发。

    2 结果

    本研究所选取的19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在经过临床护理后治疗无效例数为27例,无效率为13.6%,病情好转65例,治愈例数106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4%,说明临床护理对于急诊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3 讨论

    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眩晕症是急诊常见的病症之一,在人群中的患病几率可达到1/20,仅次于疼痛与发热。眩晕症是头晕症状的重要亚型体现,也是耳鼻喉科医生、内科医生等的常见主诉。目前,眩晕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但已经有向年轻患者发展的趋势。

    目前,临床对于眩晕症的发病机制还尚无明确结论,这也导致了眩晕症在具体诊断与临床治疗中存在较大困难,医生对于眩晕症的病因、病情未来发展等经常缺少明确的认知[3]。眩晕症带有较强的反复性,患者即使在接受治疗后也经常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且眩晕症伴有较多的并发症状,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在急诊眩晕症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临床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院在急诊眩晕症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了临床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具体的临床护理中,我院的护理人员从多方面入手,对患者的眩晕症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心理安抚,以此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很重视患者的饮食、输液等方面内容,保证了临床护理的全面性。通过开展临床护理,我院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6.4%,且患者在治愈之后基本没有出现复发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在急诊眩晕症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不仅保证了患者的治疗疗效,也避免了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结语:

    在急诊眩晕症患者的治疗中配合应用临床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眩晕症57例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142-143.

    [2]黄秀琴,张密浓.急诊眩晕症198例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7):3801.

    [3]华萍.眩晕症应用综合护理39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7):111-112., http://www.100md.com(林莎)